央视网 > 西藏频道 > 经济社会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雪域高原精神丰碑:从"三个特别"看军人核心价值观

 

CCTV.com  2009年12月14日 10:5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解放军报  

行驶在青藏线上的青藏兵站部汽车部队。(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邹小庆 摄)

  总后青藏兵站部自1954年上青藏高原执勤以来,历代官兵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前赴后继,挑战极限,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英雄气概,先后修建了青藏公路运输线、架设了国防通信线、铺设了输油管线以及近些年参与修建了兰西拉光缆通信线和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这五条线的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青藏地区的交通、能源、通信条件,有力地促进了驻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西南边防的巩固,被各族群众亲切誉为须臾离不开的“生命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能源线”、传播时代文明的“信息线”。

  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上,兵站部官兵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亘古荒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1990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该部“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先后有12个基层单位、5名个人被中央军委和总后勤部授予荣誉称号。他们在出色完成物资运输、管线输油、国防通信等保障任务的同时,也顽强地改变了驻地环境。兵站部所属部队全部住上了水、电、暖、氧、网五通的现代化楼房;他们在所属部队建起了200多座蔬菜大棚和日光节能温室,肉菜自给率分别达到100%和56%,基层单位全部推行了营养配餐;他们还在高原上植树种花,所属部队营区全部达到了驻地政府制订的“示范小区”、“花园式营院”的标准。

  多年来,他们主动投身和支援西部开发建设,以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文明青藏公路运输线为依托,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等经常性援建工作,促进了驻地民生改善。据统计,他们先后参与和支持了80余项青藏地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援建和资助了191所学校,参加重大抢险救灾任务20余次,为青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西南边防的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短短15个字,被总后青藏兵站部官兵形成、发展、实践和丰富了55年。不久前,当记者完成对总后青藏兵站部官兵上青藏高原执勤55周年采访任务回到北京后,不禁感叹:2008年明确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有力推动部队全面建设中确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顽强奋进的时代号召力。

  回忆,倾听历史深处的回响

  资料图片:图为在海拔4772米的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执勤的武警青海省总队第三支队官兵。(2009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文贻炜 摄

  上世纪50年代初,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为解决2万多名驻藏党政军人员的后勤保障问题,遵照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精神,党中央、中央军委委托西北局组建一支后勤运输保障部队,全面负责该项工作,总后青藏兵站部应运而生。

  当兵站部官兵从祖国各地集结起来向西部边陲挺进的时候,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远远超出了所有官兵的想象:那里人迹罕至、草木不生,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一半,别说是负重工作,就是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都觉得呼吸困难,头痛难忍。更何况那里年均气温在-6℃左右,8级以上大风一年达120多天。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以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住处等一系列恶劣的条件,给后勤官兵呈上了一张我军历史上前所未遇的严峻考卷。

  饿了,吃干菜。渴了,喝雪水。倦了累了,住临时搭起的帐篷,半夜里还要时常起来重新搭建被荒野狂风几乎吹跑的帐篷,棉帽、棉袄、棉大衣、棉鞋24小时几乎都不能离身,否则第二天天亮,可能会被冻得永远不会醒来……

  这些在一般人看来几乎无法承受的艰苦,兵站部官兵不仅全部默默承受下来,而且笑对艰苦,乐观且旗帜鲜明地叫响了“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豪迈誓言。因为每位士兵心里都非常清楚,所有的努力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战胜眼前的一切困难,在内地与青藏两地搭建起有效快捷的后勤保障通道,才能使青藏地区的民众和驻藏官兵有更多的生存机会,才能使地处艰苦地区的人们享受和内地民众一样多的来自党和国家的温暖,青藏地区才可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正是凭借挑战极限并征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的英雄气概,兵站部官兵在茫茫荒原上,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用铁锤和钢钎劈开千年冻土、征服亘古冰峰,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辉煌的足迹。数个月内,一条起自青海省会西宁,终止西藏首府拉萨,全长近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运输线建成通车了。从此,从内地运往拉萨的物资从过去漫长的100多天,陡然间缩短为不到10天。再之后,一条全长1329公里的国防通信线和一条全长1080公里的格拉输油管线也相继建成,西藏地区第一次有了电灯、电话,从此结束了油灯照明、烽燧传信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全长2300公里的兰西拉光缆通信线铺到了拉萨,进入新世纪以后,全长1134公里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全线贯通,青藏两地的军民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想要外出工作或旅行只要搭乘青藏铁路列车就可直达内地。而格尔木,也因总后青藏兵站部等部队常年驻守而形成了中国西部一座独具特色的“兵城”……

  在这样一个显著发展的足迹背后,我们不难判断出,如果没有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理念作支撑,兵站部要想在那样一个自然条件异常艰苦的地区生存下来都不容易,更不可能凭借着艰苦不怕苦、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等顽强意志作出如此出色的成绩。

  自上高原执勤以来,青藏兵站部一直担负着驻藏部队近80%的物资运输、西藏军地近80%的油料输送和繁重的国防通信保障任务,每年部队上线执勤训练都在9个月以上。55年以来,青藏兵站部官兵累计运送的进藏物资已经能在茫茫雪域上垒起一道新的万里长城。而他们中有770多名官兵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仅师团职干部就有26名,平均年龄不足42岁。

  与兵站部官兵密切接触了40多年的藏族职工扎西央宗曾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自从有了这支部队,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部队吃什么,我们就能吃什么,部队穿什么,我们也能穿什么。我们在这里一直干了40多年了,现在对部队的生活已经习惯了,在这里像家里一样,部队一直很关心我们。我们像亲人一样,亲戚一样。”

1/4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