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西藏频道 > 焦点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及时雨”喜润民心——记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CCTV.com  2009年05月08日 10:4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西藏日报  

  自1996年挂牌成立以来,西藏120急救中心经历1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区最大的综合性急救中心。作为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绿色窗口,西藏120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区大部分急救任务。急救电话一响,哪里有患者,医护人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仅2008年,120急救中心就抢救1608人次、留观23788人次、出诊1776次,其中长途出诊77次、短途出诊1699次,免费救治患者380人,年免费金额约50余万元。

  2008年春节来临之际,深夜12时左右,值班医护人员接收了一位晕倒在路边的醉酒患者。降压、补液、监测生命体征、清除呕吐物、防止窒息……当班护士来回不停地跑着,值班医生在接诊其他患者的间隙,不时地询问患者的情况,恪尽职守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对于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接到因醉酒而无法回家的患者是经常的事情,有时由于病患或家属不配合,还会遭到粗暴对待。他们把委屈深藏起来,一如既往地对患者进行认真检查和护理。

  2007年的一天,120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一名流浪者晕倒在路边。从基本治疗到褥疮护理,从一日三餐到日常的清洁卫生,医护人员对患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减轻患者的肠胃负担,医护人员甚至从家里带来了婴儿米粉给患者吃。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悉心照顾下,患者慢慢清醒了,但因为长期卧床,患者的肌肉已经开始萎缩,说话也含糊不清,于是四肢功能锻炼和对话练习又被提上了护理日程,每天护理人员用轮椅推着他锻炼成了当时医院里的一道风景。

  急救中心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病人,各种疑难病症特别是传染病使急救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威胁,接触血液、分泌物更是家常便饭。可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医护人员们就感到无比幸福、甜蜜。

  在全区反恐演练中,急救中心共派出100余人次,车辆40余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急救任务。在拉萨“3·14”事件发生后,全体医护人员通宵达旦,整整一个月在科室轮流待命。“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急救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积极报名,主动要求参加一线工作。当雄地震后,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连夜赶往灾区,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清洁水源,收集垃圾,为灾民提供各种医疗保健,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在索县特大交通事故中,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不顾夜间行车的危险,一路奔波,一到地区就展开了抢救工作。为了使伤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又连夜将11名伤者送回拉萨。在错那特大雪灾救治工作中,医护人员除在急救中心对伤病员积极展开医疗救治外,还下到重灾区为当地老百姓送医送药,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珠峰传递中,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为传递工作组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他们随时询问队员的需要,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为火炬成功传递提供了有力的后方保障。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120急救中心扩建了急救大厅和抢救室,增添了输液室、吸氧室。工作量的加大,进一步强化了医护人员敬业爱岗意识,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加班加点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不分昼夜,舍小家顾大家,受到了自治区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及广大群众的好评,同时提高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多年来,西藏120急救中心先后获国家和自治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拉萨市人民政府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拉萨地区优秀旅游城市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并因在拉萨“3·14”事件中的出色表现获得“西藏青年先锋团队”称号,多次被自治区人民医院评为“先进集体”等。(刘倩茹)

 

责编:杨鑫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